河南高洁雅环保新闻中心

中国探索减轻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影响

来源:高洁雅环保        发布时间:2022-05-11 16:14:15       人气:1854

高洁雅郑州除甲醛


  在桦川县苏家店镇集贤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的工作人员(右)对当地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黄昕欣)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室外气温已达零下20摄氏度,62岁的孙美英还是打开了房间的门窗。

  孙美英的孙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祖孙三人住在桦川县集贤村。只要家中在烧秸秆颗粒取暖,或是孩子的爷爷在屋里抽了烟,她就会打开门窗通风。而如果孩子在家,抽烟是不被允许的。

  以前,孙美英并没有开门窗通风的习惯,这样的转变始于两年前。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决定在桦川县和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开展试点工作,以探索降低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当年12月,“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干预试点”项目启动实施。截至目前,该项目在桦川县覆盖107户农村家庭,涉及121名儿童。工作人员组织参与项目的家庭开展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培训,并在全县参与项目的农户家中安装了共214台智能环境监测器和32台空气净化器,后台实时监测项目家庭的室内PM2.5浓度。

  2020年11月,当项目组再访桦川县时,孙美英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环境健康知识宣传页,把它插在了屋内显眼的门框上。

  “我知道政府、专家到我们农村来推广宣传是为了孩子,对我来说孩子的平安最重要,我肯定积极配合。”孙美英在项目组进行入户调查时说。

  在中国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冬天起床后,查看空气质量污染指数或PM2.5实时数据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而在中国农村地区,许多民众还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室内空气污染。

  在中国农村,室内空气污染主要由做饭和取暖使用的固体燃料引起,其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受其影响较为普遍。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取暖期长,开窗通风较少,开放炉灶中燃烧的固体燃料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容易导致肺炎、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性疾病,甚至影响儿童正常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

  2016年的一项官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地区32%的儿童暴露于固体燃料做饭或取暖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

  在桦川县苏家店镇集贤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在当地村民家中拍摄智能环境监测器的数据。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桦川县集贤村,部分农户家中的污染程度已超出仪器数值显示范围。而在许多农村家庭中,转变儿童家长的健康观念并非易事。

  项目实施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的工作人员走进桦川县的农户以及项目儿童所在的学校进行访问和宣传教育,同时与项目家庭建立微信群,定期组织线上健康培训,与家长保持日常沟通,根据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结果在室内污染较重时督促农户开窗通风。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环境与妇儿健康室主任王强表示,在几次入户访问和线上培训后,积极参与项目的家长进步很大,健康意识有很大转变,“能明显感受到村民更欢迎我们了,大家知道这是在帮助他们”。

  同时,当地县疾控中心、镇卫生院、村妇女联合会积极协同项目组,定期对项目家庭进行入户教育并检查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运转情况。

  桦川县副县长高洪才表示,当地十分关注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在中小学设立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邀请消防、疾控、环保等领域专家举办讲座。同时,政府正在努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变,推广风力发电。

  郑雅新是桦川县一个参与项目家庭的母亲,家中四代人长达50年都住在村里的土砖屋中。2019年底,家里装上了智能环境监测器,2020年11月,在项目组的支持下安装了一台空气净化器。

  “以前我不知道烧煤取暖、做饭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那么大影响,参与项目学习了知识后,我做饭时会开门通风,晚上也会断煤。”她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水和环境卫生项目官员孙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帮助农村地区民众增强环境健康防护意识,根据项目试点的成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改善中国农村儿童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